【單身病】 By御姊愛
談過幾段戀愛的女人到了35歲(男人後推到40歲),仍然還單身的話,往往就更難步入婚姻了。
跟年華老不老去,肉體堪不堪用沒關係,只是,活到這把年紀,老娘(老子)在單身生活裡不必取悅任何人,有點焦慮傾向的人高興把全家弄得全白像飯店就盡情的弄(對,就是作者我本人),或者,生性胎哥的人高興吃完飯不洗碗就爽爽擺到隔天...
英國知名作家Alain de Botton形容過,伴侶兩人在一起結婚到終老真是奇蹟,因為平均一天彼此大概會激怒對方數十次,而且可能都只是一些小屁事,例如切麵包的時候沒有墊著粘板,把麵包屑搞得到處都是,或是拿雞蛋的時候,為什麼不從最外面那顆開始拿.....都是一些追究起來會被說小家子氣,但是卻會默默擱在心裡的不爽。
年紀越大,我們越容易看另一方不順眼,因為單身生活越久,我們越習慣照著自己習慣的模式去做。
雖然自己心裡也知道,我們得學習過彼此協調溝通的生活,但在決定結婚之前,心裡的天平大概會秤過幾百次,最後或許超過七成的人會做出「跟對方在一起我要忍受這個犧牲那個,倒還不如自己一個人好呢!」的結論。
可是這種慢性單身病有不好嗎?生活裡充滿了各種道路,與人共處是一種選擇,單身是另一種選擇,選擇取悅容忍是一種態度,堅持原則是另一種,過往我們總是把尋找到一個對的對象,建立一個「美好家庭」當作達標。那我要說,所謂客觀的美好家庭並不重要,美不美好,當事人心裡的感受最真實;而寂寞的單身生活也不存在,你的心裡若滿足當下的狀態,就不寂寞。
寂不寂寞,不是用有沒有人陪吃晚餐過節日來決定,而是心裡,能不能被理解,被安慰。走到這個歲數,如果沒有別人能理解我們,至少,我們是越來越明白自己的堅持(與乖僻)了。